民營無人機企業花式參與國防,低成本打造高科技裝備
裝備檢驗、巡邏偵察、補給運輸、投彈打擊……最近幾年,無人機在我國國防領域的應用也前所未有的廣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幾家老牌的軍工企業們在研發軍用無人機外,許多民營企業也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研發能服務于國防建設的無人機。
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在無人機的設計、制造、運用等方面都積累了獨特的技術和經驗,配合不拘一格的創新思維,這些技術就很可能為國防建設帶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基于民用科技打造的無人機,可以為偏遠邊防哨點、前線據點投送物資。今年7月,珠海紫燕無人機就展示了可以遠程投送物資的無人直升機集群,測試中4架無人機一鍵就同時起飛,向目標點拋投去物資。該企業稱,這套系統最多支持30架無人機協同運輸,單機載荷10公斤時航程40公里,單機載荷20公斤時航程15公里。
基于民用科技打造的無人機,也可以直接用于戰術行動。此前,紅翼前鋒就展示過搭載機槍的戰斗機器狗、基于AI圖像識別自殺式攻擊的戰斗穿越機、可投送作戰機器人或者后送傷員的重載無人機等。該公司的總經理吳子霖說,人工智能技術和無人機、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賦予了智能化作戰更大的潛能。通過快速靈活地研發,可讓這些高新技術更有效地服務于我國的基層軍警單位。他們產品的整體設計也更加簡單易用,通過mesh戰術自組網還可把單兵和機器狗、無人車、無人機等裝備融入有人/無人協同作戰體系,形成一個互通互聯的完整生態。
上述內容僅是冰山一角,針對多樣的市場需求,我國的無人機企業們開發出了多種類型和功能的無人機平臺。許多民用的工業級無人機平臺經過改裝,也可以在特定情況下用于軍事任務,例如偵察、監視、雷達標校、防空訓練等。天峋創新銷售總監杜凱還提到,我國一些民用無人機企業在數據處理和分析方面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這可以幫助部隊處理無人化時代的海量數據,進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作戰效能。
許多業內人士還提到,這些民營企業研發的無人機通常也更為便宜。因為這些無人機會使用很多沒有那么高精尖卻便宜很多的民用技術。另外,因為民用領域對成本更為敏感,所以民企在研制中都會更注重成本控制。
不久前,廣西景航無人機就展示了一種低成本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方案,他們用長續航的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從空中釋放2架穿越機,成功撞擊兩個靶標。母機配有加密數據鏈,可在50公里外搜索目標,也可為所拋投的穿越機提供數據鏈中續,實現50公里外的遙控操作。該公司總經理謝冠鴻說,這一整套系統的價格不到100萬元,就能在價值數千萬的美制M777榴彈炮射程以外發動攻擊。這些成熟的民用技術也便于大規模生產,在戰時可以作為高性能智能彈藥的補充。
此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無人機專家也對環球網無人機頻道表示,制式的軍用無人機仍然要保證在各種惡劣的情況下都能隨時可用,所以還是要符合國家軍用標準(國軍標)要求的“六性” (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在細節和測試上花費大量成本不能省去。但國外的戰場經驗表明,使用民用技術的簡易方案在特定戰場上也可能非常好用,我們平時也應該儲備一些簡易方案,這在特殊情況下能降低生產成本并提高效能。
但不可忽視的是,軍用裝備的設計標準、設計思想與民品有天壤之別,許多方面甚至是完全相反,所以民用無人機并不宜簡單地直接“參軍”。上述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都認為,即使只滿足部分的軍用需求,也需要進行針對性設計或改裝。
首先就是要提高抗干擾和數據加密等能力。謝冠鴻說,他們在研制這套“子母機”方案時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和大量的測試,才解決了遠程數據中繼、抗干擾、數據加密、數據鏈的延時等問題。
“民參軍”更要了解國防一線的實際情況,不能閉門造車。吳子霖就提到,他們研發中遇到的最大難點是如何了解和滿足部隊的實際需求,其團隊雖然大部分都是退役官兵,但也還要上高原、下海島,深入基層一線了解痛點。特別是新設備的研發測試,不能死守在實驗室而要扎根在演訓場,不斷吸取基層意見。對于基層官兵對于新設備不會操作使用、不會維護保養的問題,更要派出團隊駐守在一線,手把手地培訓官兵操作使用,為基層單位提供全棧式服務。
這些民企的相關負責人們也普遍認為,服務國防建設,民企和傳統軍工企業之間并非競爭關系,而是可以優勢互補、各有分工。傳統軍工企業仍然更擅長研制和生產需要大規模列裝的主力無人機,它們的技術積累更深厚、產品遵循國家軍用標準更為嚴格、更適合國家的軍事體系和國防需求。而民營企業們,則可以發揮自身制度靈活、市場拓展能力強等優勢,滿足特異化需求,服務基層單位、研制高性價比產品。
無論如何,高科技戰爭時代,給了眾多民營科技企業們用科技參軍報國的機會。企業不必直接沖上斗爭一線,也可以用打造科技產品、提供遠程技術保障等形式,為我們的國防安全貢獻不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