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能飛多高?
一般來說,低空經濟所涉及的空域高度范圍是1000米以下,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到3000米以內的空域。更具體地是指100米到1000米的區域,若將100米到1000米的區域按照15米的高度劃分,則能隔出60層左右供無人機等航空器使用。
低空經濟的空域高度有限制,那么,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能否沖破限制飛得更高?
今年以來,我國低空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低空文旅、物流配送、環境監測……一架架無人機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作為新興產業賽道,低空經濟正在各地蓬勃發展。據相關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為5059.5億元,增速為33.8%。根據中國民航局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低空經濟發展元年
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發展元年”。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熱度持續高漲。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梳理發現,從中央到地方,關于低空經濟相關的政策文件等密集出臺,國家整體布局,各地爭相打造“低空之城”,推動低空經濟“起飛”。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央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行業管理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政策舉措,大力支持低空經濟發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概念寫入國家規劃,標志著低空經濟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低空經濟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發展低空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未來,低空空域管理體制與政策法規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專門設立低空經濟館,全方位展示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及應用場景。圖為低空經濟館展出的沃飛長空AE200飛行器。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從地方層面來看,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
《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實現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在技術創新、標準政策、低空安全、應用需求等領域形成全國引領示范,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要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制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
《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全省通用飛機飛行達到15萬小時,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間無人體系等試點示范取得積極進展。
……
除上述地區外,還有多地與企業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計劃打造涵蓋低空飛行路線、低空應用示范區等多個領域上百個示范項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還建立了專門的產業基金,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基礎。
各地低空經濟的發展勢頭正勁,隨之而來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也勢在必行。業內專家建議,低空經濟空域改革在由點及面推進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全國性的統籌和區域協同。此外,專家還建議要建設有效的低空空域空管與低空航行服務系統,這是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技術前提。同時權衡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在守住安全的前提下,去最大化地利用低空空域資源,為低空經濟騰飛助力。
“空中”的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外,我國低空經濟在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方面也具備較好的發展條件。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并登記通用機場449個、飛行服務站32個。同時,我國擁有超440條無人機航線,5G-A、人工智能、衛星通信等技術也正被應用于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國內已有300多個城市啟動5G-A網絡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網絡的低空智聯網,為低空飛行器提供高速穩定的通信服務。
潛在技術優勢不斷釋放。我國在無人機、人工智能、先進通信和材料等技術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發展低空經濟具有明顯的潛在技術優勢。特別是無人機技術已迅速趕上并在相關領域實現了技術引領,5G、北斗衛星導航、大數據等快速發展,為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和低空飛行器廣泛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我國低空經濟發明專利申請量從2014年的852件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14134件。
在位于山東萊西市店埠鎮的青島萊西通航產業園,飛行愛好者體驗駕駛輕型運動飛機。新華社發(張進剛攝)
記者注意到,在12月3日舉辦的2024天府數字經濟大會上,2個數據基礎設施項目簽約,賦能低空經濟和智慧交通發展。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中環國投(北京)環境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數通智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共建“低空可信數據空間”協議,將通過打造數據融合、供需對接、應用展示等能力,孵化智慧應急、智慧巡檢、智慧城管等全新應用場景,賦能低空經濟,推動產業生態躍升。
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全國通航管控服務體系、通航保障系統、通航機場等各方面的建設,未來如何打造經濟生態閉環,實現盈利和可持續發展仍是關鍵。
業內專家表示,推動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關鍵在5個核心要素,即“市場是根本、空域是關鍵、政策是保障、技術是支撐、安全是底線”,建議通過5G網絡、低軌衛星網、地面互聯網等基礎設施,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等先進技術加強對低空空域的有效、安全、合理的管控和應用,建立一體化、智能化的低空空域和低空經濟管理架構;對于基礎設施,國家可以考慮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并引導國企及優質上市公司進行項目投資,完成全國通航管控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通航保障系統、通航機場的建設。
低空經濟產業生態豐富
隨著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個性化旅游、多樣化物流等需求日益增加,低空經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傳統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低空經濟既包括傳統的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這些技術廣泛應用于工農業和服務業等領域,促進農林植保、電力巡檢等傳統通航作業穩步增長。
新興市場潛力持續激發。除了傳統的工業、農業、服務業、交通物流等領域外,低空經濟的應用領域還將進一步拓展到應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環保監測等更多行業和領域,這些新應用場景將激發更大的市場潛力。其中,醫療救護、無人機配送等新業態需求呈現加速發展趨勢。
12月2日,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其中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舉辦的“低空經濟——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專題論壇受到參會嘉賓廣泛關注。多位來自國內外低空經濟領域的業務領導、知名學者、國際專家以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龍頭企業負責人應邀參會,并圍繞低空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及全球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展開深入研討。
嘉賓在“低空經濟——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專題論壇上對話。
與會嘉賓認為,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成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低空經濟不僅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還將在全球范圍內促進經濟復蘇和合作創新。大家強調,推動低空經濟健康發展,需要加強開放合作,完善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機制,構建全球產業合作新模式。
論壇一致認為,高校、政府、企業、行業指導單位要緊密聯合,進一步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優化商業模式和監管體系,夯實基礎設施,助推低空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釋放其作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潛力。
低空經濟,未來可期
低空經濟被視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我國發展低空經濟,有市場需求優勢,也有產業基礎優勢。
在前不久結束的進博會上,一臺翼展達15米、起飛重量達2噸級的大型飛行器吸引著往來觀眾駐足觀看。據介紹,該飛行器叫作御風未來M1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使用純電能源,起降無需跑道,單次充電可飛行250公里,巡航時速達200公里。
今年進博會上最大的展品,是由低空經濟企業御風未來帶來的M1 eVTOL載人真機。
據介紹,eVTOL使用電力驅動和分布式動力系統,使得其機械結構非常簡單,從而擁有更低的制造和維護成本。批量生產后,綜合運營成本有望降至直升機的15%左右。基于這樣的成本定價,未來大家出行“打飛的”不是夢想。
得益于我國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其三電系統與低空電動飛行器產品高度交叉,使得我國eVTOL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專家指出,eVTOL在電推進、自動駕駛及數字化管理方面集成了諸多技術,與傳統的通航飛機相比,它的安全性更高,運營、維修、服務的成本更低,更容易在低空經濟中實現規模化運行,在城市低空中可以用于空中交通、醫療救援、貨物運輸多個場景。
除了飛行器,低空經濟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空域管理的逐步放開。2023年12月,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頒布了《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把空域劃設為七類——A、B、C、D、E為管制空域,G、W為非管制空域。中國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長顏曉東表示,目前民航局空管局正重點推進G、W兩類,也就是300米以下和120米以下空域規劃使用工作,將充分釋放各類低空應用場景所需空域,服務好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低空經濟是連接空中交通和地面經濟的重要橋梁,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可以預期,隨著發展低空經濟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基礎條件的不斷提升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低空經濟發展將乘勢而飛、前景可期。
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